首页 总网滚动 高层之声 工作要闻 地方频道 三大建设 政法动态 法学园地 媒体之声 政法文化 法治云南
小邓的“情理法”
发布时间:2014-05-21 09:38:23 责任编辑: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一月底就到了年关。邓兴依然上班,办案,下乡,沿袭着一尘不变的“法官生活”。 在细微的观察中,邓兴觉得要真正办好一个案子,技巧和经验虽然很重要,但在怒江,在福贡县这个僻远的一隅,只懂法律条文不懂民风民俗的法官绝对没有生存的空间。例如在巡回法庭上讲汉语,老百姓绝对不服判,因为他们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更不知道你为谁说话。

    邓兴说:“你站在他的角度上,你会怎么办?”在怒江,没有高高在上的法官,只有倾心为百姓办事的司法干警,百姓和法官,身份不同,却是血肉难分的“共同体”。

    在怒江,爬不了山就当不了法官

    1976年3月7日,邓兴出生在美丽的傈僳族山寨鹿马登乡赤恒底村,1999年4月,邓兴通过考试成为县法院的一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07年,父母将家里的两头猪卖了2000元钱,支持邓兴参加司考培训。邓兴以391分的成绩通过司法考试,成为福贡县法院第一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并取得A类资格证书的人。

    “可是穿上法官制服后,我才知道法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当,头上顶着的那枚国徽,是责任,是良心,而不是满足虚荣的标志。”邓兴说。

    “用脚去丈量大山,用良心去掂量民意。”这句话在怒江成为“现代法院文化”。随便到哪个法院、法庭去,都要跨越激流险滩,翻越崇山峻岭。邓兴说:“在怒江爬不了山路,就当不了法官。”爬坡上坎已成为怒江法官们的另一场考试。在怒江大峡谷中,老百姓的居住点一般以海拔1500米为基数,也就是说,要想办理一个案子,你必须至少爬上1.5公里的垂直海拔,爬山作为一种基本功,这在全国的法院系统难找双例。

    2012年11月26日清晨,顶着烈日徒步攀爬在70度山坡近4个小时后,邓兴来到了争议地——福贡县架科底乡维独村委会的一块承包土地上。这块地坡度很大,杂草丛生,稀松地长着一些灌木,勘察地形得手脚并用,抓住草茎树枝,否则一脚踩空就能摔你个重伤。邓兴在现场反复勘察,搞清大致地形后,邀约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不料一把匕首向他刺来。

    原来,原告茶某某与被告妮某某的承包土地因界限不清引发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被告妮某某的二儿子在冲动之下,拔出了藏在身上的匕首刺向站在邓兴身边的原告茶某某。邓兴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用左手抓住妮某某持匕首的右手,用力将他推到离茶某某五六米外,平和地对他说:“不要冲动,冷静和气才能解决好问题,如果动了刀子伤了人,不仅民事案子没有解决,反而会让你遭受牢狱之苦。”

    妮某某听后如梦方醒,连连点头,并将匕首交给了法官。在接下来的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接受法官提出的方案,现场划清争议地的界限。

    该案结束后,村民都向邓兴竖起了大拇指:“阿邓这个法官办事地道,我们佩服他。”

    他将情理法结合得非常好

    福贡县人民法院院长和树宏评价邓兴说,阿邓是这样的一个人:想得多,做得多,说得少。他说这样评价阿邓并不是说他不善言辞,阿邓开庭断案那是有理有据,字斟句酌,以理服人,是铁嘴一张。但生活中阿邓待人平和,“低调得很”。他说:“怒江居民90%以上是少数民族,傈僳语是通行语言。在我们这里,并非单纯靠学历和文凭就能办好案件,除了克服环境的艰苦,还必须要对法律规定熟悉,对本地民风民俗充分了解,对少数民族语言熟练掌握,否则,法官无法办案。邓兴就是能将情、理、法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位法官。”

    去年10月,记者到怒江采访时,在一个偏僻的小饭馆吃饭,问邻桌一位傈僳族中年妇女:“你知道邓兴嘛?”她想了一下说:“你说的是法院那个阿邓?”我说:“是的。”她说:“好人,好法官。”

    在一次到福贡法院调研中,怒江州中院院长滕鹏楚发现,当时担任民庭庭长的邓兴个人审理的案件占他所在法院审结案件总数的36%以上,调撤率达80%以上。从那时起,滕鹏楚开始关注这位叫邓兴的法官。“通过近几年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我对他的评价是:朴实无华,诚实可信;公道无私,有情有义。” 滕鹏楚说。

    一个街天的午时,一个敞着衣襟、挽着裤腿、  着一双沾满泥土胶鞋的小伙子犹犹豫豫地走进了邓兴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用傈僳语激动地喊着“谢谢法官”。邓兴还没反应过来,小伙子就把两个梨塞在他手里,乐呵呵地说道:“我家的梨,我家的,我家的。”说完红着脸跑了出去。

    原来这是一个月前邓兴判的一个盗窃案的被告人阿普,因家里孩子开学需要钱,家徒四壁的他无奈之下盗窃了村委会的变压器被起诉,邓兴考虑了犯罪起因和造成的行为后果,判了缓刑当庭释放。原本沮丧羞愧的阿普,被释放后更加茫然,瘫坐在审判庭里久久没有离去。邓兴见状,便询问是什么情况,他尴尬地说:“我身上没有一分钱,回马吉的车费要15块,从早到现在我还没吃到东西,现在放了我我怎么办?”

    邓兴随即从身上掏出了30元钱递给阿普并说:“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也在上学,负担很重,给不了你多少,这点钱你买一碗米线吃,再买张车票回家吧。回家后好好做人,好好干活。”

    这天是街天,阿普乘下山来赶集,送了两个梨给邓兴。在邓兴的眼中,这分明不是两个梨子,而是百姓对自己的信任。

    练好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许多同事说,邓兴的勤奋是一如既往的。按他的话说就是:“练好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为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每收到一个案件,邓兴都要对案件进行认真分析,认为案情简单,当事人争议不大,就到案发地或者当事人住所进行巡回审理,上门为当事人服务。他与合议庭其他成员以及书记员、法警一起带上电脑、行李和干粮,跋山涉水到田间地头办案,在房前屋后“开庭”。

    工作之余,他喜欢上各类法律网站,关注当前的司法改革。每次回家,和读书时一样,换上劳作衣服,带上农具,下田挖地,上山割草。

    邓兴的父亲常说:“做人不能见利忘义,要诚实,要清清白白,如果别人对你不公,将心比心,你会怎么看?”而面对家里亲戚和同村人偶尔托老人帮忙说情时,老人总是一句话:“法院是国家的,不是私人开的,要相信法官们会公正办理的”。

    邓兴说:“我生长在这块地方,知道乡亲们需要什么。”

    邓兴15年如一日默默工作在审判一线,是福贡县法院审判案件最多的法官。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荣誉。今年,入选全国“谁是最美基层法官”候选人。(云南日报)


 
 

Copyright 2010-2016 版权所有: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云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技术支持:云南力诺科技有限公司